平衡机的发展历程
平衡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具体来说,平衡机的概念在1866年随着德国西门子公司发电机的发明而逐渐成形。1870年,加拿大人Henry Martinson申请了平衡技术的专利,这标志着平衡校正产业的开端。1907年,Franz Lawaczek博士将改良的平衡技术提供给了Carl Schenck先生,后者在1915年制作了第一台双面平衡机。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平衡工序大多还是依靠纯机械的平衡设备进行,这些设备在转子的平衡转速上通常取振动系统的共振转速,以放大振幅,但这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较大且不够安全。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刚性转子平衡理论的普及,平衡设备开始采用电子测量技术。平面分离电路技术的平衡机有效地消除了平衡工件左右面的相互影响,电测系统也经历了从闪光式、瓦特计式到数字式、微机式的演变。这一时期,自动平衡机的出现代表了平衡技术的一个重要进步。
进入20世纪70年代,硬支承平衡机的发明成为平衡机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它通过静态下的尺寸设定代替了传统软支承平衡机的动态调整,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稳定性。80年代,压电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平衡机的发展,使得平衡机在除高速、小型转子外的其他领域基本上取代了软支承平衡机。
90年代以后,集成电路和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动平衡机的测量和控制能力,简化了测量电路,并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交互界面。专用领域中,软支承动平衡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微电机技术的应用,平衡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性能、精度和可操作性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至今,平衡机已经集成了光、电、机等多方面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机械制造、风机、电机、造纸、纺织、家用电器、冶金等领域,并且在航空发动机、汽轮机、燃气轮机、透平机械等重型装备的制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